世界旅游組織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說法,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一個國家或地區會出現成熟的度假旅游經濟。2014年中國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人們娛樂的需求被激發出來。不論是國內的華僑城、長隆、宋城、海昌海洋、華強方特,還是國外的迪士尼、環球影城、默林娛樂,都對中國的主題公園市場趨之若鶩。2016年,僅長三角地區就有10多家大型主題公園正在建設或即將開園,中國主題公園市場短時間內就將進入白熱化階段(12月18日 人民日報)
在一種空前看好的市場興奮中,中國儼然成為主題公園產業新一輪的競技場。快捷的盈利方式,對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使主題公園市場即將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然而,在各地盲目跟風建設主題公園的同時,現實情況卻并不容那么樂觀。目前為止,中國主題公園已超2500個,其中七成虧損、兩成持平,僅一成盈利,并不是每個主題公園開園后都能迎來鮮花與掌聲。定位不鮮明,只有概念沒有獨特的創意,更沒有豐富的游樂內容與之相匹配,最終使一批主題公園難逃“短命”的結局。
在旅游行業中,主題公園是最快捷的盈利方式之一。但即使國內對主題公園有著再強勁的需求,也不能忽視經濟規律,不能搞重復建設。
從長遠來看,主題公園應有精準的定位,鮮明的主題。就像大家一提到迪士尼樂園,就想到唐老鴨、米老鼠,這就是主題公園鮮明的辨識度。而不應“一窩蜂”似的跟風建設,你有我也有,盡量避免相鄰省市上馬相似項目,減少重復建設和游客分流。此外,還要根據主題打造衍生產業鏈條,而不是一堆硬件的堆砌,要有后續產業能起到連接作用,將整個產業鏈串起來。一些主題公園的倒下,盈利模式是最大問題,單純依靠門票經濟來實現盈利,定將走不長遠,而是應該著手打造全產業鏈條,實現游樂、餐飲、住宿一體化,使游客在快樂玩耍的同時,還能體驗到優質便捷的服務,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最后,要想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主題公園應在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將科技與文化緊密結合,融入到主題的建設中,實現“創意致勝”。當今社會,國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視野越來越寬闊,欣賞水平和口味也呈直線式上升。出行游樂,大家更愿意選擇有特色、與眾不同的風景和項目。沒有獨特的創意和創新,就難以吸引游客們的目光,難以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將在眾多同類者中遭到淘汰。
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主題公園?筆者相信,只有避免盲目跟風,理性看待市場需求,找準定位,才能抓住“繁榮”之下的機遇,實現長遠發展。(周慧敏)
下一篇:文旅融合“紅潮”涌——2020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