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新時代的寧波,以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文化氣度,激揚團結奮斗、振奮昂揚的精神風貌,奏響了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的嘹亮樂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進一步繁榮港城文化,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全面增進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激揚奮進力量,實現精神富有的大文明不斷提升,不斷推動全市黨員干部群眾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奮力推進“兩個先行”、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培根鑄魂
傳承“紅色根脈”
北侖霞南村,張人亞黨章學堂靜靜佇立,秋日的陽光輕灑在每一位參觀者神情莊重的臉龐上。
這座承載著共產黨人精神的光輝殿堂,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展板、一張張照片,訴說著寧波悉心守護的“紅色記憶”。“張人亞守護的不僅僅是黨章,更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信仰。”黨章學堂講解員童思琪說,“我和張人亞都是‘90后’,只是比他晚出生了一個世紀。我們這一代‘90后’正從革命先輩身上接過接力棒,把這份初心和信仰傳承發揚,貢獻青春力量。”
這種紅色精神,在四明大地,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豐富、永恒跳動。
十年來,寧波持續點亮精神的燈塔,不斷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普及,傳承弘揚豐厚紅色資源,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以學習實踐新思想“硬核”成果,展現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紅色根脈”成為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最鮮明底色,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次次集中學習教育,成為理論武裝的重要課堂,吹響凝心聚力的前進號角。去年以來,我市高起點、深謀劃、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全市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2.2萬多次、組織專題研討會1.1萬余場,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帶動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熱潮中接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
一堂堂創新理論宣講,化作啟人心智的春風時雨,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讓我們一起舉起青春的火炬,以青春的聲音,傳播理論的光芒。”東京奧運會首金獲得者楊倩加入了“鄞鈴”00后理論宣講團。“小紅曙”“青春紅匠”等“后浪潮音”不斷涌現,全市3600余支各級宣講團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課堂講堂,通過Vlog、情景劇、說唱等新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深入基層、落地生根。
一座座紅色文化地標,凝結光榮的革命傳統,厚植以史銘心的歷史自覺。全市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1947處“紅色基因庫”猶如一盞盞心路明燈,融入城市的集體記憶中。寧波成立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創新思政課,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凝聚愛國熱情、弘揚民族精神、擔當時代責任。
一場場新時代文明實踐,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擘畫團結奮進的同心圓。
今年以來,我市開展了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5.6萬多場次,讓文明實踐扎根在群眾身邊;豐富多彩的“新時代好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動,讓未成年人在核心價值觀的沐浴下健康成長;甬城街頭,正能量公益廣告與城市景觀相得益彰;核心價值觀在基層實踐中,潛移默化走進百姓心田,凝聚起報黨恩、建家園、促和諧、向未來的磅礴偉力。
精神富有
唱響文明禮贊
365天“在崗”,24小時“開機”,被100多位孤寡老人當成“親兒子”,帶領1200多名志愿者為雪域高原、偏遠山區等送去光亮……今年,中宣部授予錢海軍“時代楷模”稱號。寧波這位燈暖千萬家、奮進共富路的新時代勞模代表,心念百姓“小事”、胸懷“國之大者”,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共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奮進路上充滿溫暖的寧波“最美”風尚。
追尋光、成為光、散發光。在精神榜樣的引領下,文明的力量演繹成為這座城市崇德向善、精神富有的大愛樂章。
十年來,我市堅持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厚植道德沃土,發揮榜樣力量,弘揚向上向善的時代文明新風,“愛心寧波·尚德甬城”品牌熠熠生輝,高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
從“小巷總理”到“大國工匠”,從“支教奶奶”到“擋刀女孩”,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涌現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17例、浙江省道德模范22例,推評入選“中國好人”114人、“浙江好人”309人、“寧波好人”1171人,學習好人、禮遇好人、爭做好人蔚然成風。
每年深秋時節,總有一份特別的愛“匯”至甬城。“順其自然”向市慈善總會匿名捐款金額已達1363萬元。“大愛無聲聲自遠”,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寧波人成為“順其自然”的同行者。近年來,有5000余人次向市慈善總會隱名捐款,總額超過5000萬元。
《人民日報》為此刊發評論點贊:“一年一度的如期而至,災害關頭的定向捐贈,匿名愛心人士的不斷涌現……涓滴善意,匯聚起一座城市的溫度,在一次次‘默默無聞’中成就著大寫的慈善。”
200多萬名志愿者、1.4萬個志愿服務組織,讓志愿服務精神的光與熱,始終溫暖著甬城的四季。從常態化的文明出行、助學敬老等志愿服務,到疫情防控、防御臺風、應急救援,“志愿紅”讓寧波的文明底色更加溫暖。
在寧海,志愿者擺攤,群眾來趕集,夜市逛不夠,文明送到家,“文明實踐夜市”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志愿服務,把志愿精神融入百姓生活;在奉化,“青鳥探巢”志愿者通過居家養老、醫療服務、日常護理、精神慰藉等,讓失獨老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幫助他們逐步走出痛苦、走向社會。
志愿者傾力付出、傾情投入,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馨香送往千家萬戶。我市創新常態長效運行機制,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和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向全域拓展,目前均已實現全覆蓋,構筑起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家園。
文化自信
綻放港城異彩
東京奧運會上,寧波籍運動員楊倩、石智勇、汪順、管晨辰共奪得5枚金牌。今年9月,中國奧委會授予寧波“奧運冠軍之城”稱號。從此,寧波又多了一張“金名片”。
寧波競技體育的高光時刻,背后是一座城市體育事業全面發展的奮力奔跑,更是寧波城市文化精神與奧運拼搏精神的交相輝映。
歷史的長卷厚重又悠久,孕育出寧波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港城文化。十年來,寧波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港城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傳承寧波歷史文脈,厚植港城文化優勢,構建起以文化力量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新格局,踏歌而行,激蕩港城文化澎湃氣象,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寧波特色的文化發展之路。
與時代同頻共振,與群眾情感共鳴,一批反映寧波文化、演繹寧波故事、傳播寧波精彩的精品佳作脫穎而出,奏響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時代之聲,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歌劇《呦呦鹿鳴》《紅幫裁縫》、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21部作品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全國常設性文藝獎項400余項。“文藝甬軍”用心用情用功抒寫精彩的寧波故事,以文藝繁榮的盛景和振奮人心的作品,繪就打動人心的城市文化畫卷。
著眼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寧波構建起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成寧波文化廣場、寧波港口博物館、寧波圖書館新館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公共文化服務的“寧波樣本”熠熠生輝。寧波的傳媒、影視、音樂、演藝等業態不斷做強做優,文化產業年均超過增長14%,文化制造業總量居全省第一,文化創新活力競相迸發,推動文化的力量更好滋養人心、引領風尚、促進發展。
從2500年前的句章故城,到1200年前的明州子城,再到今天的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四明大地千年文脈綿延不絕,百載奮斗生生不息。近年來,寧波深入實施文明探源工程,大運河(寧波段)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井頭山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推動海絲文化、陽明文化、藏書文化、商幫文化等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活力,讓文脈傳承弦歌不輟、歷久彌新。
文化凝聚力量,典范引領未來。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點,今年8月召開的市委文化工作會議暨打造全國文明典范之都推進會為寧波的文明建設、文化發展錨定新方位、描繪新藍圖。
以打造紅色根脈傳承典范、精神富有引領典范、歷史文脈弘揚典范、文化融合創新典范、文明交流互鑒典范“五個典范”為牽引,寧波堅持引領性標準,強化系統性思維,推進變革性實踐,打造標志性成果,打響“在寧波,感悟真理偉力”“在寧波,讀懂共同富裕”“在寧波,看見文明中國”“在寧波,悅享美好生活”品牌,努力成為建設新時代文化高地的排頭兵。
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愿景,都是砥礪前行的鼓點。實施“在寧波,感悟真理偉力”實踐解碼工程,升級打造百里三江文化長廊,高起點規劃建設翠屏山中央公園,高水平建設天一閣博物院南館、河姆渡博物院、河海博物館、寧波博物院主館、寧波市文化館新館、寧波市新音樂廳等重大文化項目,加快建設大運河(寧波段)國家文化公園和詩路文化帶,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寧波史跡”保護管理和聯合申遺……到2026年,寧波將基本建成更加開放、更富活力、更顯溫度、更有影響力的全國文明典范之都。
擊鼓催征再出發,奮楫揚帆啟新程。全市上下錨定建設全國文明典范之都的奮斗目標,以文鑄魂、以文化人、以文塑韻、以文興業,必將展現文化先行新氣象,創造港城文化新輝煌。
來源:寧波日報、甬派
美編:葉紅 二審:趙繼承 三審:張煒
覺得不錯點個!
上一篇:山娃娃寶寶登陸長沙地鐵熱情邀客 為首屆湖南旅發大會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