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堡羅SINPOLO品牌宣傳標語是:“圣堡羅整體門窗,上層豪宅定定制者”,那么這個標語有什么寓意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圣堡羅SINPOLO的品牌故事,從宣傳標語中了解圣堡羅SINPOLO的品牌精神和含義。
“任何老板都是從打工做起,除非是家族企業。”1998年,吳國洪剛出來社會工作就北上跟著表哥做淋浴房銷售,一年后轉戰沈陽自己做代理。當時還是窮小子的他,為事業沒少受苦受累卻充滿干勁,勇往直前。
在做代理期間,吳國洪接觸到門窗行業,并被門窗的表面工藝所吸引。“鋁合金表面處理能夠做到木頭一樣的效果,這一材料工藝打動了我。”吳國洪認為這個市場前景廣大,鋁合金材質穩定,家庭裝修應用場合廣,嗅覺靈敏的他有意轉做門業生意。
洞察門業市場藍海,轉做門業廠商
2002年底,吳國洪到建材市場比較發達的廣東市場考察。在他看來,選擇廣東作為總基地優勢顯而易見,廣東是建材產業聚集地,加上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很多投資環境包括物流、人才、產業鏈有優越于其它地方。考察之后發現,當時門業廠家和經銷商都比較少,尚是一片藍海。經過一番籌備,2003年,圣堡羅門業正式成立。
對于吳國洪由經銷商轉向做廠商的選擇,他身邊很多人都認為是瞎折騰。因為當時他已經從沈陽代理做到了東北三省總代理商,年銷售額800多萬,占廠家全國銷售的40%。對此,吳國洪卻有不同的見解: “我覺得選擇廠商創業雖有更大的挑戰,但也會有大的發展空間。”
創業·發展
摸索起步之際,遭到SARS打擊
中國有一句老話“萬事起頭難”,這在圣堡羅起步階段非常貼切。吳國洪做經銷商出身,那時對生產可謂一竅不通。“經銷商只要拿貨賣就行,做生產還得統籌技術、生產、管理,方方面面全部得一一摸索。”
雪上加霜的是,2003年SARS由廣東爆發并橫行全國,圣堡羅在全國各地市場推廣困難重重。“一說是從廣東過來的,連坐火車要出站都不允許出去,我們很多銷售人員就沿著火車站的鐵路一直走,走到沒有站口攔的地方出來。”吳國洪自己也有親身經歷了這些挫敗,那時他坐火車去上海做市場推廣的時候,到嘉興站就被趕下車測量體溫。
訂單增加,產能不足是難題
經過2003年開頭難,吳國洪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轉換,圣堡羅也逐漸步入正軌。2010年開始步入訂單高峰,日均接單1000多套,但隨著龐大訂單量接踵而來的是產能不足。吳國洪分析,一個制造型企業增長速度超過30%,會帶來很大的生產的壓力。“我們沒有意識到市場增長這么快,特別是我們的門產品都是定制的,難于標準化作業,接單之后你必須如期交付。當時由于訂單激增導致出貨時間拉長,對經銷商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面對這一挑戰,圣堡羅的應對方法是公司全員促產增效,最后合力渡過了難關,吳國洪并因此下定決心,全面改造生產流程,實施車間現場標準化管理,上線EPR系統,導入信息化管理,以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實現工效的提升。時至今日,圣堡羅的生產管理水平在門業中仍保持領先地位。
后創業時代
定制化與規模化的矛盾難以平衡
在吳國洪看來,2011年以前,門業市場蛋糕不斷在擴大,你不用去努力也能多分一杯羹。2011年以后,國家房地產調控影響下,廠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門窗行業集中度很低,單個企業市場占有率非常低,最大瓶頸在于定制化與規模化的矛盾。
吳國洪分析認為,家裝建材市場有非常明顯的淡旺季,上半年訂單量少,9月份之后裝修旺季帶來龐大的訂單需求。而定制性產品不能提前生產,導致下半年即使有需求也難以生產,上半年則有很大的產能浪費。針對這個難題,圣堡羅經過多年研究,有了新辦法:研發便于標準化管理的產品,備半成品庫存。在這一領域圣堡羅擁有多項國家專利技術,從源頭上實現了產品和生產工序的重大突破,探索出一條定制性產品走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的創新之路。
跨界做門業的伙伴把門看得太簡單
近年來,門業被看作是建材行業最后一塊蛋糕,大自然、歐派、圣象等紛紛跨界進入門行業。“不要把門業看得過于簡單。”吳國洪認為,門業是定制化產品,而且要把定制改為完全的標準化從目前情況來看阻力太大,進程太長,且不得不面對定制化與規模化的矛盾,而在這方面反倒是傳統門企較有經驗。
不過,對于這些跨界者進入門業,吳國洪認為有利于行業競爭和發展,并將能帶動門業在品牌、服務、質量、品質上不斷提升。
以上就是關于圣堡羅SINPOLO品牌LOGO的品牌故事以及品牌宣傳語的定位,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品牌宣傳語對品牌的價值是不可衡量的,優秀的品牌和企業都會樹立自己的品牌宣傳語。